科技动态
4月11日至13日,洛阳市遭遇极端大风天气,受此影响,汝阳县、嵩县部分乡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遭受不同程度损毁,种植户面临设施修复、菌棒管护等紧迫问题。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,助力农户恢复生产,4月15日至16日,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迅速行动,深入汝阳县城关镇井沟村、太山村和嵩县下黄村三个受灾点,开展实地慰问、灾情调研与技术帮扶工作。
专家组一行深入受灾种植基地,现场查看大棚损毁、菌棒受损及生产环境变化情况。经调查,大风导致部分大棚棚膜撕裂、支架变形,部分菌棒因温湿度骤变出现污染或生长停滞。针对问题,专家团队逐户记录灾情,结合不同菇种(如香菇、羊肚菌、赤松茸)特性,提出分类抢救措施:对轻微受损菌棒指导补水控温,重度受损菌棒建议集中处理并提供新菌种;对大棚修复提出"加固骨架、分段换膜"的应急方案,帮助农户降低二次受灾风险。
同时,专家组还向种植户普及了极端天气下的食用菌生产预防措施,强调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的重要性,以及在灾害来临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,如加固大棚结构、提前调控温湿度等,以提高设施的抗灾能力。通过现场指导和交流,种植户们不仅获得了急需的技术支持,也增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信心和能力。此次行动得到了受灾种植户的高度评价和感谢,为灾后农业生产的快速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。专家们还指导种植户们建立灾害应急机制,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,包括灾前准备、灾中应对和灾后恢复等各个环节,以确保在未来遇到类似灾害时能够迅速、有效地采取行动,减少损失;并鼓励种植户们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,共同面对灾害带来的挑战,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做法,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。
此次行动和帮扶,不仅为受灾种植户解决了燃眉之急,也为洛阳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。我院将持续跟踪受灾地区复产进展,依托"院县合作"平台以及“12366”工作思路加强防灾技术推广,切实提升产业韧性。同时呼吁广大种植户关注气象预警,及时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,筑牢产业发展安全防线。(供稿:食用菌所 冯冰)
本文是【http://www.lynky.com.cn 洛阳农林科学院】原创,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
地 址:http://www.lynky.com.cn/home-newsinfo-id-781.html